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評論:如何讓“非理性”海外投資更加理性?

  資料圖:港口擺放的進出口集裝箱。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國企業“走出去”符合中國經濟全球化戰略,但銀行如何實施風控、政府如何監管卻成為新的難題。

  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迎來大爆發。據Wind統計,當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金額已超9000億元人民幣,達到近五年的峰值。與此同時,部分領域出現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現象,一些對外投資機構大多數境內負債率特別高,拿著從境內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來的錢到國外購買資產,一旦出現失誤,會導致境內銀行壞賬大幅度增加,增加境內的金融風險。

  于是監管收緊,點剎“非理性”對外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急降虛火。與此同時,發改委和商務部等相關管理部門又都重申,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尤其是支持企業投資和經營“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

  警示海外投資“非理性”和收緊監管,并非意味著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發生改變。那么,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規避“非理性”風險?銀行貸款如何實施風控?政府相關部門又如何監管?

  首先,支持企業“走出去”并不意味著監管機構將放任一些非理性的、投機性的對外投資行為。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政策是支持的。針對某些企業盲目投資、追逐“羊群效應”,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轉移資產,我們應當將真實合規的海外投資與純粹的資產轉移行為分離,并按照不同的程序和標準加以審核,防止“一刀切”。為此,監管機構要適時拿出一套甄別的標準和辦法出來,以叫停并剔除那些“假投資、真轉移”的項目。

  其次,銀行如何對涉外項目實施風控成為新課題。在大規模的海外并購中,許多將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產、酒店、影視娛樂等不以生產為背景的領域。有些項目業務相左得驚人,溢價高得驚人,經營差得驚人。銀行對于此類投資并購如何甄別與監測,如何實施風控,如何止損,國內銀行尚無必要經驗,在涉外項目風控體系尚未完備之前,銀行貸款尺度應該從嚴。

  第三,最為關鍵的是,企業“走出去”某類項目該不該投,是否合規,要讓投資“理性與否”歸企業,企業成為判斷的主體,同時,“合規與否”的監管歸政府,為此需要拿出一個負面清單來,而且越快越好。

  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對外投資由核準改為備案,管理權限大幅下放,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沒有配套建立起來,存在管理漏洞,對外投資監管應該及時補漏洞。例如,由于實行項目備案制(備案時往往依據企業自身的陳述,一般難以核實),商務部門負責境外公司設立備案,外管局負責資金流出管制,都很難對企業投資的真實性進行鑒別,這方面傳統的監管模式亟需更新迭代。否則,“假投資、真轉移”“假外貿、真抽逃”等非法資金流出的案例還是無法杜絕。

  要鼓勵企業“走出去”,配合中國經濟全球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又要明確監管的責任和范圍,防止出現問題一棍子打死,就必須盡快制訂出涉外投資的負面清單。同時,銀行要修補和完善涉外貸款的風控體系。

  對于前些年“一窩蜂”的盲目涉外投資,政府及時提示風險、發出警示是必要的,出臺叫停規定也是不得以而為之。今后這方面監管必需從長線上去考慮,從制度建設、法律法規和執行程序上去下功夫才對,讓涉外項目有更長期預期。

  7月29日,郭廣昌在公司內部發表題為《行穩致遠——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引回來》的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最近對海外投資、中國金融亂象的梳理和規范“非常必要和及時”。他還在文中表示,復星海外投資的目標,是幫助被投企業加快在中國的發展,復星“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一定會出現一批能整合全球資源來發展自己的中國企業,這是企業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需要。”

  一方面,中國亟待培養大企業的國家戰略意識。從國際經驗來看,跨國公司是實現國家戰略的重要方式。同時要有導向、有激勵,還要有約束,例如美國對大企業出現洗錢、操縱市場、逃稅等違規行為毫不留情,堅決打擊。另一方面,消除金融風險隱患,堅持“脫虛向實”,防止泡沫積累。同時,要讓民資穩信心、保產權、擴準入,讓民企資產在國內有安全感、有回報。

  總之,企業“走出去”要合規合法,政府和銀行要監管到位,讓完善的法規和制度說話,如此,才能讓“非理性”海外投資更加理性。這應該是政商兩界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