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前十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額達1028.6億美元 同比增長13.9%

  今年1月至10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額達1028.6億美元,同比增長13.9%;貿易逆差額達430億美元,同比增長34.9%。

  這是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7日在湖南瀏陽發布的數據。當天,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研討會在瀏陽召開。

  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總量居全球第一,人均占有水平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用全球10%的耕地資源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提供了占全球總量25%的農產品供給。中國同時又是全球農產品進口大國,這充分表現出中國農業大而不強的窘迫狀態。”張紅宇說。

  張紅宇認為,中國發展已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對農業的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功能的需求。中國農業的功能定位,也正在由糧油、果蔬、畜禽等物質產出向觀光旅游休閑、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非物質產出延伸,由農林牧漁平面農業向山水林湖立體農業拓展,由有形有界的產業形態向無形無邊的產業形態擴張。

  張紅宇說,由于農業資源總量和人均農業資源占有量的約束,中國在長時期內都不可能成為資源性農產品出口大國,但要確保有足夠供給能力,以最大限度滿足自身需求。他建議,中國農業要超越傳統農業的認知范疇和功能定位,用跨部門、跨產業、跨領域的大視野在全球農業中著力塑造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多形態、多模式發展大格局。

  “構建中國農業大格局,必須要做強農業產業競爭能力,打造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勢農業形象。”張紅宇說,中國可借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而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打造中國強勢農業。

  他說,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相比,中國在蔬菜、水果、畜牧、水產養殖等非資源性農產品上具有相對競爭力。中國可統籌考慮國內國際市場資源,在確保水稻、小麥等糧食產業絕對安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特色林果業、生態循環農業、畜牧水產養殖業等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強勢產業。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