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李剛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圍繞改革和開放這兩大主題,A股市場將迎來結構性機會。中國經濟步入存量時代的跡象日趨明顯,存量經濟對應的是結構性機會。在存量經濟主導下,一方面要把握住行業分化的機會,尋找行業龍頭;另一方面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維度出發,增配高端消費和高端制造。
結構性機會顯現
中國證券報:擴大開放對資本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迅雷:金融業對外開放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體制機制的合作,預計在滬倫通等方面有望形成突破。二是放寬持股比例限制,2017年已經對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出臺了相應的措施,2018年重在政策落地。
此外,中國A股實質性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即,未來將有海外機構資金流入A股市場,預計短期流入量接近200億美元;長期看,預計有35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流入。從其他新興市場的歷史經驗看,被納入MSCI一年后,上漲的概率遠大于下跌的概率,漲幅平均在20%以上。由于A股市場體量較大,估計漲幅不會那么大,但上漲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與此同時,隨著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進一步增加,國內藍籌股應該更受歡迎,過于強調風格切換并不足取。
尋找行業龍頭
中國證券報:如何根據中國經濟的走勢和特征,從宏觀角度自上而下把握投資機會和資產配置的方向?
李迅雷:自去年中期以來,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提出了“存量經濟主導”的概念,中國經濟步入存量時代的跡象日趨明顯。如果說增量經濟對應的是趨勢性機會,那么存量經濟對應的就是結構性機會。如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等舉措,實際上也是存量經濟下的應變之策。
在資產配置方面,也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例如,房地產在國內居民資產配置中的占比估計在60%以上,能否降下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可否上升?中國與大部分國家的資產配置結構相比,房地產的配置比例確實太高了。
那么,權益類市場配什么資產呢?可以從需求和供給這兩個維度去配置。例如,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升級將對部分產業帶來投資機會。2018年繼續看好高端消費的邏輯是,在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的消費升級過程中,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消費趨向高端是必然的。此外,居民對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比重下降,在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健康上的消費增長較快。
從供給的角度看,主要看國家的產業政策。中國在發展高端制造方面更有優勢,能集中各路精英,集中力量辦大事。
簡而言之,在存量經濟主導下,一方面要把握住行業分化的機會,尋找行業龍頭;另一方面,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維度出發,增配高端消費和高端制造。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