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證監會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子公司新規”)正式開始施行。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基金子公司總規模連續四個季度下降。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總規模為7.9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新規實施前減少了3.2萬億元。與此同時,在監管新規要求下系基金子公司規模不降反增,如農銀匯理(上海)資產管理公司、工銀瑞信投資管理公司、上海浦銀安盛資產管理公司、交銀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等皆保持了不同幅度的規模增長,行業洗牌初露端倪。
天弘創新合規與風險管理部負責人高晶表示,新規實施后,子公司開展業務的優勢更多來自于股東,得不到股東支持的子公司在行業洗牌過程中或被自然淘汰。
高晶稱,“在凈資本約束下,原本低收費、沖規模的業務模式已經無法延續,而脫虛入實的政策導向需要子公司發揮自身優勢向主動管理轉型。未來子公司勢必開始調整經營思路,主動傾斜資源,通過資金支持、業務協同等方式快速完成轉型。”
大資管新規再念緊箍咒
或提升子公司核心競爭力
在子公司新規基礎上,日前結束征求意見的由一行三會發布的大資管統一監管新規下不論是消除多層嵌套,還是對通道業務,都對子公司提出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
事實上,早在2015年開始,在證監會、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監督管理下,陸續實施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新八條)、《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相關規定與征求意見的資管新規趨同,這也為資管新規落地做了充分緩沖。
業內人士認為,大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為子公司打造了統一、規范的資管環境,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子公司的主動管理和專業化等核心競爭力。
項超表示,央行資管新規旨在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包括子公司在內的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從去年子公司新規實施后,在大部分監管要求上已經與征求意見的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高晶也認為,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的影響是全資管行業的,對子公司影響更多來自于行業大環境的變化。資管新規正本清源,體現出監管層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規范的決心,為行業未來的良性發展指明了方向。
滬上上述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則稱,“大資管新規對多層嵌套、通道等業務的管理要求,短期來看對子公司的業務經營和盈利能力有一定負面沖擊,但也促使子公司更積極主動提升自身主動管理能力。故長期來看,對子公司構建主動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都有積極促進作用。”
多家子公司
已按規定完成風控指標
按照子公司新規要求,新規自2016年12月15日起施行,而專戶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第十條規定標準的,給予18個月的過渡期。自規定施行后第12個月、第18個月,專戶子公司各項風險控制指標達到規定標準的比例應當分別不低于50%、100%。
多位接受中國基金報采訪的業內人士稱,他們所在的公司通過增資或者降規模,都已經如期完成風控指標,未來6個月內也會完成子公司“大考”的相關要求。
高晶表示,得益于股東的大力支持,天弘創新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5億元的增資,注冊資本增加到6億,使得公司提前達標。項超也向記者透露,首譽光控已按照監管要求順利推進凈資本達標進程,截至目前已提前落實“12個月內50%”的達標要求,且也在股東的支持下,預留了一部分凈資本資源儲備,用于后續業務發展建設以及“18個月內達標100%”的凈資本控制要求。
除了增資,也有的子公司通過縮減規模努力推進風控達標。滬上上述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稱,“子公司新規實施后,我們公司通過壓縮非標業務規模、調整業務結構等方式主動降低了大量的風險資本占用,公司的風控指標逐月改善,預計未來6個月能夠完全達標。”
(原標題:基金子公司新規實施一周年 8萬億級行業加速洗牌)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