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暴跌”、“暴漲”這樣的行情很少會出現,但WTI原油看起來可能即將暴跌。
油價當然不會跌至2016年年初的30美元之下,但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跌至最近的低點42美元/桶左右。石油的長期走勢仍偏上行,但一個近在眼前的主要因素不斷施壓油價——北美頁巖油生產商供應量巨大并且在不斷增加。
有人說,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有跡象表明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已經見頂,但2015年和2016年也有人認為頁巖油的產量已經見頂。如果再往前追溯,很可能當時人們也以為頁巖油產量見頂了。但事實上,正如下圖所顯示的那樣,在今年早些時候油價下跌后,美國原油產量再次增長,今年產量將比去年更高,預計2018年產量將再度提升。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美國生產商的產量在不斷增長。自低點26.05美元以來,WTI價格基本一直在回升,目前處于自2015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歐佩克國家和以俄羅斯為首的的非歐佩克國家達成的減產協議,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樂觀,都支撐油價復蘇。但現在這些利好因素已被市場完全消化,但由此帶來的油價上漲卻激勵美國的勘探和生產公司提升頁巖油產量。
北美石油生產放緩、由市場需求主導定價并沒有發生。似乎只有兩種情形下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缺乏可用的鉆探場地,或者價格大幅下跌。但任何見證過當前美國總統任期和國會的行動的人都知道,第一種情形不會很快就會發生,因此只有第二種情形有可能。
歐佩克和其他締約國此前在維也納開會時宣布:減產協議執行率很高,這對油價產生利好。減產協議執行率良好意味著參與國的原油產量至多維持在當前水平附近。然而與此同時,美國的產量卻繼續呈指數增長。
決定油價的是最基本的價格驅動因素:供求之間的平衡。盡管經濟增長前景依然樂觀,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長超出了需求增長和減產所帶來的影響,最終油價將反映出這一點。
如果減產國之間出現進一步的裂縫,油價走勢就更不容樂觀了。俄羅斯已經對減產協議不滿,如果原油價格停滯不前,而美國的出口繼續增加,俄羅斯不太可能繼續實施減產協定,因為這只會讓美國石油公司更加富裕。
文章來源 : 一牛財經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