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李立峰/文 創業板推出至今已近八年時間,歷經起伏。從指數上看,創業板的變化具備一定的周期性,指數變化逃不開漲跌的周期。過去的幾年里,從創業板的建立到2015年,整個創業板指數大幅增長,收益主要與頂層設計及政策指向有很大相關性。在此期間,頂層政策重心放在創新和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上,并且疊加了科技板塊,比如蘋果產業鏈的快速的興起,監管層對外延式并購態度上的支持和鼓勵,導致政策環境偏暖。此時,上市公司的業績維持在很高的增速,業績的增速跟經濟轉型、業界的扶持有關,跟監管的態度也有關,比如允許外延式并購。
在業績方面,創業板推出以來到2015年之間,業績持續高增長造成指數增長不錯,但自從2015年股市巨震之后,監管層重新提出脫虛向實,提出金融去杠桿、經濟去杠桿、強化監管,一系列的政策取向,高點之后逐漸往下回落,創業板指數也伴隨業績的下滑不斷做出調整。
創業板的持續走弱是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大量投資者對于創業板的關注仍停留在題材和概念的炒作上,對業績關注的并不多。創業板業績的高速增長背后是不斷的外延式并購,一方面監管對于并購審核的趨嚴和定增、減持相關規定的限制升級,導致外延式并購日漸冷卻;另一方面近年大量的并購在促進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巨大的后遺癥,包括巨額解禁、商譽減值、大量業績承諾即將到期等等,都是懸在創業板頭上的利劍。
創業板指數變化是周期性表現的結果,每個指數都有好的周期和壞的周期,所以目前創業板回落,并非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創業板估值的虛高是存在的,與機構投資者的追捧有關系,與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相關性。現在環境變了,市場相應地做出變化。
整體看來,創業板的走弱是向業績和基本面回歸的過程,也是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的過程,未來隨著后遺癥的逐漸顯現,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可能會繼續下滑。但并不是說未來創業板沒有投資機會,以現在的點位,創業板的個股的分化在未來會更加明顯。創業板合理的估值在30倍左右,現在創業板的估值大約在45倍左右。個股里有一些基本面向好,如果估值回歸到30倍左右,認為還是有投資價值的。
而對于一些沒有業績的股票,它的股價尚未達到一個合理區間,所以創業板中的個股會進一步分化。建議選擇和配置的標準還是以業績和估值為準,例如目前創業板游戲板塊業績不錯。總體而言,在脫虛入實的大環境下,應該關注能夠將創新發展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估值與基本面相匹配的龍頭公司,遠離估值虛高,只會講故事而不能反映到業績上的“概念型”公司。
(本報記者胡艷明根據采訪整理)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