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王可然
進入5月份以來,多起信用債違約、企業債務危機和資管產品風險事件引發市場關注,而違約主體甚至大多都是上市公司。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截至5月21日),2018年信用債違約共有18只,涉及到11家發行人,違約債券合計金額165.64億元;而2017年同期僅有8家發行人違約了13只債券,違約金額合計為106.9億元。不管是違約發行人,還是涉及債券只數、債券金額方面均超去年同期,其中,違約債券只數比去年同期增近四成。
在眾多違約事件背后,一些評級機構也因此頻繁“踩雷”。其中,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評級)“踩雷”5只債券,是評級機構中最多的,緊隨其后的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則“踩雷”4只債券。對此,記者分別致電聯合評級、聯合資信欲了解進一步情況,但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復。
多家上市公司違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年發生信用債違約的發行人包括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春和集團、億陽集團、神霧環保、丹東港、中城建、大連機床等。其中,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等是2018年至今首次違約的公司,丹東港等公司則是多次違約。
記者注意到,此前債市違約情況并未有較大的波瀾,但自4月底以來情況陡轉直下。5月7日到13日一周之內,便接連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出現債務違約,包括*ST中安、凱迪生態等多家公司。
一些資管產品也遇到了類似的兌付困局。4月底至今,被公開報道且影響較大的便有中電投先融、華創證券等多家機構管理的產品出現危機事件,涉及到的融資方分別為天津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中科金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個別資管產品中還涉及到一些作為通道方的信托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
據此,從統計數據和近期市場情況來看,違約、兌付困局并不局限于信用債市場,不少資管產品也出現兌付難,涉及到國有背景企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等多種類型公司,券商資管、私募產品、信托計劃均有牽涉。
雖然前述幾款資管產品后來順利兌付,或是已經得到妥善處理將陸續兌付。但今年以來,包括堅瑞沃能、龍力生物、中弘股份等上市公司分別爆出非標及貸款逾期,債務危機、資管產品兌付困局等事件一經曝光都是少則十來億、多則幾十上百億元的債務,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
對此,一位評級行業資深人士分析認為,在信用擴張期,很多經營和現金流對外部環境敏感度過高、自身發展脆弱性極強,不適宜以債權形式融資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債券投資;在嚴監管下的信用收縮期,這類企業再融資難度急劇上升,償債能力迅速惡化直至違約就是大概率事件。
評級機構頻繁踩雷
梳理今年以來18只違約債券的情況,主承銷(包括聯合承銷)涉及到中信證券、中信銀行、中山證券、中投證券、農業銀行、進出口銀行、興業銀行、萬聯證券、浦發銀行、浙商銀行、華創證券、愛建證券等二十來家銀行和證券公司,其中有3只違約債券均由中山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承銷,中信證券、中信銀行、興業銀行、華創證券承銷的債券也均有兩只違約。
從評級情況來看,一些評級機構頻繁“踩雷”。違約債券涉及的評級機構包括聯合評級、聯合資信、鵬元資信、中誠信國際、東方金誠、上海新世紀評級等多家信評機構,其中聯合評級“踩雷”5只債券,是評級機構中最多的,而聯合資信緊隨其后,“踩雷”4只債券,其他評級機構參與評級發生違約的債券大多均為一只。
5月21日,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應于當日兌付本息的“17滬華信SCP002”債券也正式宣告違約,本期債券規模20億元,本息合計約20.89億元,主承銷商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月22日,中誠信國際將上海華信的主體信用等級下調至CC,下調相關債項評級至CC,并將主體及相關債項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聯合資信則是在21日下調上海華信的主體信用等級和相關債項評級至C,聯合評級在上周也對上海華信的主體及債項評級進行了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份之前,上海華信的主體評級還是AAA,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從主體信用等級的最高評級AAA被連續下調至如今的“垃圾級”C或CC,可謂是云泥之別。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的發行人,在違約之后其主體評級和相關債項評級,大多都從發行時的AA及以上級別被降至C。
一位評級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被調至C級,是評級機構出于發行人違約的事實和評級的等級定義作出的,這意味著發行人不能償還債務。對于評級機構“踩雷”的問題,他認為多次出現的違約不能僅用市場風險解釋,一些評級機構此前為了搶奪市場份額,風險控制方面比較寬松,被評級的債券出現違約這是遲早的,不久前也有一些市場人士對此呼吁“別再放水”。
該人士同時強調,頻發的信用違約事件,也提醒評級機構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候,不能為了搶占市場而放寬條件,需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評級水平,揭示市場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聯合評級、聯合資信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時,未能收到回復。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