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檻的私人定制理財產品曾經讓很多顧客“望而卻步”。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部分外資行發現,曾經資金門檻達到1000萬元才可享受由銀行私人定制的理財產品,如今降低至100萬元的門檻,甚至部分銀行資金門檻只要達到50萬元即可“拼單”。
保本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主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債券、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銀行通過設置一個較低的固定收益率加上一個帶有期權性質的浮動收益率,而浮動收益率通常取決于掛鉤資產(掛鉤標的)的表現,掛鉤標的通常為利率、匯率、股票、基金、指數、商品價格等。這樣投資者在保證獲得基本收益的同時,又有機會因為市場的有利變化獲得更高的收益。
外資銀行一直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大戶”,也是其推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形式。近年來,外資銀行為了更貼近國內市場,在設計層面更注重風險控制,保本機制明顯增加,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出現了“保本化”趨勢;在期限設計方面,產品期限有所縮短。
據了解,目前外資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以固收類為主,主要是保本浮動收益的低風險結構性產品,預期收益率最高在5%以上,期限以3個月為主,投資方向多是匯率和利率,且波動范圍較小,所以收益也相對較低,風險自然較小。還有的產品掛鉤標的是各類指數、原油和黃金,預期收益率在1%—30%之間浮動。這兩種產品在合同里都有寫明是保證本金。
“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向凈值型轉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打破剛性兌付的一個有效方式。一般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上不封頂,主要是看掛鉤標的市場表現。”一位外資行的理財經理表示。
但也有部分客戶經理建議,保本型產品雖然沒有損失本金的風險,但是存在利息損失的風險,若該產品操作失敗,或許達到的收益還不如定期存款的利率,這對投資者而言仍然是一種損失。因此,建議穩健型投資者、對衍生金融工具沒有過多研究的投資者要謹慎。
另外,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中還發現,大部分外資行在對產品信息介紹之前,都提示和建議客戶先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向客戶介紹與本人風險水平相適合的產品。當記者表示在進行風險評估前先行了解相關投資產品信息時,部分外資行的理財經理還主動提供了一份“有關主動要求了解相關投資產品的聲明”,并且讓記者在上面簽署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證號。
降低門檻攬客
面對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借私人銀行搶食高端理財市場,受限于網點資源的外資銀行也升級客戶策略,通過降低門檻為高端客戶量身定制結構性理財產品。
本報記者獲悉,曾經資金量達到1000萬元才可享受由銀行私人定制的理財產品,如今降低至百萬元的門檻,甚至資金量達到50萬元即可“拼單”,而拼單與獨立成單的區別在于,獨立成單可自選標的、收益率等。
據了解,外資銀行的私人定制產品主要以掛鉤型的結構性產品為主,在部分銀行提供的產品定制服務中,無論是期限、掛鉤標的、看漲或看跌、預期收益率水平甚至是否100%保本都可以由客戶自行設定,最終是否能定制成功還要看提出的條件是否能成型。
“客戶可以選擇銀行公開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可以自己選擇標的來定制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銀行公開發售的產品一般募集期是一周的時間,如果是獨立成單的定制的產品,第二天就可以開始運行。”某外資行資深理財客戶經理表示,銀行系統里會有一個庫,庫里面會有上百個標地,客戶可以自主選擇其中一個標地,由于標地不同對應的收益也不相同,并且客戶可以自己選擇是否需要保底收益。
上述銀行資深理財客戶經理還表示,通常客戶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預期收益的要求,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定制1年到3年不同期限,掛鉤不同標的的理財產品,同時可根據客戶對市場判斷的不同,定制看漲、看跌、區間波動等不同的產品結構,但這種重新設計結構則還需向銀監會報備,時間相對較長。目前客戶定制的產品大多為股指、海外市場、個股或商品掛鉤的產品。例如,客戶很看好某幾只股票,可以要求設計一款產品與這些股票掛鉤,設定一個區間。
另一家外資行的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推薦了一款名為“固定派息型結構性投資產品(私人定制款)”,期限為6個月。據了解,該產品每月固定派息,如果是該行的高凈值客戶,只要金融資產達到100萬元以上,年化預期收益為6%—8%;如果是私行客戶,也就是說資產要達到600萬元以上的,年化預期收益為8%—10%。并且,金融資產達到100萬人民幣或等值外幣可以獨立成單,50萬人民幣或等值外幣可做“拼單”。
上述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這種私人定制產品在我們這個支行網點平均每天會有幾十個單子,每單金額主要是100萬元獨立成單的較多。而且這款產品的風險測評結果要求四級,如果風險測評不達標則無法購買,并且要求客戶有過投資股票的經驗。
“結構性產品不僅為客戶提供到期本金保障,還可以讓客戶參與投資各類資產標的和海外市場的機會,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多家外資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由于定制的均為結構性的理財產品,因此也需要客戶有良好的投資背景,以及匹配的風險承受能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